舌尖上的非遗丨山东这些特色汤粥,你钟情于哪一款?
浏览量:193
民以食为天。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
饮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
中国人尤为看重。
一道美食,一种味道,
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亦是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
珍惜和敬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对家乡的眷恋,
对味道的依赖,
都可在美食中寻找到落脚点。
非遗美食是一个城市
最具特色的“烟火气”,
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性情”。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
山东汤粥里的人间烟火气。
糁: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糁”之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般糁店都是深夜开始准备制作。用柏木烧火,取带骨肉类久煮,肉熟后将其剔除备用,骨再煮一段时间剔除,并撇去骨汤内的油脂,此为吊汤。汤内加入麦米、面粉等食料,以呈稀粥状,入胡椒粉、食盐等佐料,小火文煮3小时后制成糁丕。将煮熟的肉片、香菜、香油、醋,放入碗中,以滚烫的糁没入,立时香味散开,肉香扑鼻而来。很多传统老糁馆,通常凌晨时分就开始售卖,很多爱糁客为了一口好糁,常常深夜就要起来排队。
喝过糁的人都知道,喝糁讲究“热、辣、香、肥”四美。其中“热”是关键,俗语说:“开锅糁,刮缸粥”。一碗热糁,更加能突出香油的香,肉的肥,胡椒的辣,浓汤的稠,再配以一两块极具地方特色的酥脆面食,如朝牌、烧饼、锅饼之类的,搭配着吃,香辣可口,肥而不腻。
单县羊肉汤: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第一汤——“单县羊肉汤”最早创于1807年,当时由徐、窦、周三家联手创建,故取名为“三义春”羊肉馆。
“三义春”羊肉馆的创立在那个时期的饮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日后“单县羊肉汤”的扬名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单县羊肉汤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独特风格,载入中华名食谱,以汤入谱的只有单县羊肉汤,被国人称为中华第一汤。
甜沫: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甜沫虽为济南早餐小吃,是上不了大席面的“地摊货”,做起来却也大有讲究。上品甜沫要用地道的龙山小米磨面,成粥喷香扑鼻。做的时候要“倒炝锅”,先煮粉条、花生、豇豆;再加豆腐皮、菠菜;放盐、五香面、胡椒面调味;水沸后加入小米面糊,边加边搅;最后将事先用葱、姜、大料炝锅的油倒入粥中,出锅即成。
喝甜沫用餐具,是外行人所为。老济南人都知道,和甜沫打交道,不用筷子和勺子。端着碗,顺着边儿,转着圈儿,无论是粥汤还是其中的花生、小豆或是粉条、豆腐皮,连吸带喝,一干二净底儿朝天!热气腾腾的金黄甜沫中有嫩绿的菠菜、透明的粉条、白色的豆腐皮、红色的豇豆,看上去色彩丰富,尝一口微咸略辣,闻起来五香浓郁。早餐的甜沫带着惬意,一副十足的平民作派,正合先前老舍先生描绘的济南气质。再配上两撇棒槌油条,一大早美滋滋的一碗甜沫下肚,舒坦到底,一天的顺心就从此开始了。
枣庄辣汤:枣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辣汤是枣庄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名吃,既有养生之功效,又具辛辣之性情。
枣庄辣汤的辣不同于辣椒的辣,是一种麻辣,喝的时候感到嘴唇麻酥酥的。食用辣汤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夏季去火防暑,冬季开胃避寒。汤内含多种营养成分,是大众化汤类早点的佳羹。
珍味羊汤:东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珍味羊汤制作技艺始于清末期,有着近120年的历史。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使羊汤口感鲜而不膻、香而不腻,被誉为“乐安第一汤”。
珍味羊汤制作技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材考究;必须精选上等山羊,必须是食用天然青草或青储饲料。二是高汤熬制;高汤熬制的火候、时间、放入原料的次序均有严格的要求。三是秘制配料;十几味中药和数种调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曲阜羊肉泡粥:曲阜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羊肉泡粥是山东曲阜的特色早点粥,是用黄豆和小米磨成面后熬制而成再将烧羊肉切碎或切片后放入粥中,故名日羊肉泡粥煮好的糊粥或洁白,或微黄闻起来豆香、米香味十足。
曲阜人喝粥的历史久矣。每天清晨,在曲阜的大街小巷,到处都会有熙熙攘攘的粥摊。粥是用黄豆和小米磨成面后熬制而成。再将烧羊肉切碎或切片后放入粥中,故名曰羊肉泡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泡粥,香味扑鼻,清爽顺口,稠而不粘,再配以馓子、油条或大烧饼等作为早餐,已成为众多曲阜人的习俗。
招容油粉:广饶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招容油粉制作技艺溯源于清同治年间,经招容、殿清、芳田、长兴、洪吉、乐海、志勇七代传承至今。最初的油粉是用葱末粉加入新磨小米粥中,红润香溢、味美获赞。后来招容长子殿清得到父亲真传,以卖粥为生。在发展中加入粉条和少量的盐用小米浸泡磨浆,形成新的粥品。
因粥色如瑚珀、香稠润滑、油光闪闪,故取名为招容油粉。现在的油粉配方是由小米为主料,配以粉条、秘制葱花、适量盐。
谢集罐子汤:巨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谢集罐子汤起源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谢集村村民谢登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一种用羊杂熬成的汤,为了保温,他把汤做好后盛到特制的褶沟罐里,此汤既有肉的滋味,又比肉类便宜,且味道鲜美,受到来往客商的欢迎,被当地百姓称为“罐子汤”。加之谢登普在经营上采用免费加汤的方式,更赢得“义商”的美誉,于是“谢集罐子汤”影响渐广,声名远播。
谢集罐子汤选用鲁西南小尾寒羊及当地青白山羊的羊杂(羊头、心、肝、肺、肚及骨架等)作原料,配以粉条及各种佐料熬制而成。首先将羊杂泡好洗净,把水烧开,将羊杂徐徐放入锅内。待烧沸后除去沸沬,继续用旺火煮2-3小时,捞出拆肉切片入锅,在老汤中适当兑上清水,加入特制粉条,再次烧沸后起锅盛入罐中,放入葱、姜、盐、花椒、胡椒等佐料,即可食用。具有汤清肉嫩、不肥不腻、不腥不膻、口感爽滑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