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非遗】古老的中医养生——周氏艾灸非遗工坊

浏览量:189

“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传承是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香火永续的保障

市南区41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

为这方底蕴深厚的土地

赋上了一份古朴醇厚的香气

让我们走进市南区的非遗工坊

一同感受小工坊、大世界的非遗魅力

非遗工坊

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本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

非遗工坊的认定条件: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质;

2.依托本地区至少1项区、市级以上(含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生产;

3.设施设备齐全。具备能够开展生产的场地、水电暖、工具设备等条件,其中用于技能培训和生产的固定场所原则上不少于100平方米;

4.带动就业广泛。围绕当地需求特点,大力开发手工制作、加工制造等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岗位,提供就地就业岗位不少于30个,或吸纳带动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数量较多、成效较好;

5.工坊负责人优秀。企业和工坊负责人信用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社会责任感强,诚实守信,在当地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工坊负责人是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乡村工匠、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优先;

6.拉动消费效果明显。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资产规模,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取得可观的销售收入,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方面成效显著。

7.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工坊产品品质和设计水平较高,属当地知名特色品牌,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产品设计、品牌打造、文旅融合、保护传承等各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灸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又名灸疗。“周氏艾灸法”始创于晚清时期,百余年来在周氏医学世家传承不绝,并留传下《金针梅花诗钞》《灸绳》等艾灸专著。

周氏艾灸法,也就是周楣声艾灸法,起源于周丙荣。他是一名晚清名中医,弃儒习医,擅长于针灸,喜欢撰写记述。其遗著《金针梅花诗钞》,由其孙周楣声增损重订而成,书中撷取历代针灸文献之精华,贯穿周氏四世传习之心得。

周氏艾灸法

它在学术上师古而不拘泥于古,推出的“热症贵灸”,打破了灸法只能够治疗寒证、虚证,热症忌灸、禁灸的认识。而在选穴上恪守的“舍症求穴”和“因症取穴”,都使得灸法治疗通透了病人的经脉和气血,从而扶正祛邪,让沉疴之人得以健康躯体。

周氏艾灸法于2011年入选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5年入选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6年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之一。

博物馆内部陈列

博物馆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讲述艾灸的由来;第二单元讲解周楣声艾灸法,主要展出中医学大师、灸学巨擘周楣声先生对中医、针灸与灸法事业的卓越贡献,并对具有文化、学术、实用性和经济性等较高造诣的周楣声艾灸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三单元详述艾灸的功效;第四单元是艾灸疗法体验。

崂山周氏楣声艾灸文化博物馆以传承发展周氏楣声艾灸文化为宗旨,以非遗为支撑,致力于保护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艾灸知识,利用艾灸技术为民众治疗病痛,让观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艾灸文化,进一步打造传承中医药文化,将这份针灸之法发扬、传播、深耕,造福一方甚至造福世界。

 

每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都承载着华夏文化、民族智慧

中华文明5000余年的历史

因这些璨若星河的文化传承

而愈发令人动容

让非遗走进生活

持续发挥它的生命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