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非遗丨鸳鸯螳螂拳

浏览量:165

【市南·非遗】栏目
将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
宣传市区区级以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让非遗走进大众
走进我们的生活
本期给大家介绍的是
鸳鸯螳螂拳
鸳鸯螳螂拳
以动作古朴浑厚、技法丰富、无任何虚招闻名的鸳鸯螳螂拳2014年12月被国务院正式下文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鸳鸯门派精髓之一的鸳鸯螳螂拳,以其独特的拳法和左右双修的全面训练思想,成为螳螂拳中颇具特色的流派。
鸳鸯螳螂拳是中华鸳鸯门派精髓之一,该门派由春秋战国时期白猿所创,源远流长已达2700余年。经过各代大师的不断完善,成为中华武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鸳鸯螳螂拳最早能确认的传人是北京的马过先生,后辈尊其为“马师祖”。马师祖传于第一代掌门人李之箭,李之箭传给第二代掌门人贺顺昌,贺顺昌传给第三代掌门人毛丽泉,毛丽泉传给第四代掌门人孙从宅。鸳鸯螳螂拳在历史传承中择徒严格,传承脉络清晰单一,无任何分支。正因如此,本门的三十二套拳法得以完整而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
20世纪30年代,老舍先生在青岛居住期间,常与鸳鸯门派第三代传承人毛丽泉先生切磋武功,谈诗论文,留下了一段“文武相会”的佳话。成立骆驼祥子博物馆的时候,孙丛宅捐献出当年老舍先生曾用过的兵器,让后人得以看到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鸳鸯螳螂拳俱乐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在培训、宣传、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在全国工商总局对鸳鸯螳螂拳这一品牌进行了一系列商标注册,加以保护。近几年,鸳鸯螳螂拳声名远播,先后接待了普陀山法雨寺雪桥主持、新加坡武术协会主席洪鼎良先生等。
鸳鸯螳螂拳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日益壮大与完善,鸳鸯螳螂拳弟子们也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鸳鸯螳螂拳竭尽所能,并将其发扬光大。
 
传承人介绍
孙从宅
孙丛宅,生于1936年,儿时在青岛国术馆习武,10岁时拜毛丽泉先生为师,被收为入室关门弟子和义子。孙丛宅先生从师20年,全面继承和掌握了鸳鸯螳螂拳三十二套拳法。从师期间,孙丛宅先生还认真向大师兄孙连云先生请教,孙连云先生代师授艺,为孙丛宅先生批解、领手,经过孙连云先生三年的悉心指点,孙丛宅先生实战散打技艺精进。毛丽泉先生临终前将孙丛宅先生定为鸳鸯螳螂拳的继承人,将鸳鸯螳螂拳拳论、拳谱等典籍全部传给孙丛宅先生。
孙日成
孙日成,孙丛宅的二儿子,从两岁开始接受正规训练。作为第五代传承人,孙日成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将鸳鸯螳螂拳发展壮大。如今,鸳鸯螳螂拳已经走进了幼儿园、中小学乃至高等学府,孙日成带领着他的教练们在校园进行公益辅导,免费为爱好者们传授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