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丨青岛非遗美食大盘点!你吃过哪些?
浏览量:53
青岛的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底蕴深厚,
民间艺术种类繁多。
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有许多是关于饮食的手工艺。
这些可以吃的“非遗”,
带着人间烟火
传承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味道。
香酥鸡烹饪技艺讲究,
春和楼蒸饺制作技艺产生、发展于
青岛市中山路146号的青岛春和楼饭店,
至今已有百余年传承史。

不爆花白酥皮月饼制作技艺
分选料、酥皮制作、馅料制作、
包制装点、烘焙等五道传统工艺流程,
原料纯天然,
配方为改良秘传,
工序严谨,食品安全,
形成特定的选料和制作工艺标准。

第三代传承人陈秀英

经手工68层折叠擀制,
涂蜜后再涂刷每年初夏出产的鸭蛋黄,
而后,
每块鸭尾酥均匀抛洒一钱芝麻,
此时的鸭尾酥不但香味浓郁、酥而不散、
皮薄如蝉翼、层层叠加、入口即化,
且造型如同鸭尾,
并以此得名。
“鸭尾酥”是用优质粮食,
经过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传统“鸭尾酥”需要经过
好几道工序纯手工制作,
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深受岛成人民的喜爱,
而经过漫长的演变,
如今的“鸭尾酥”除保持古朴韵味外,
更融入现代民族工艺技法,
更现代、更时尚、更有味。

第三代传承人张恕玉
致力于海鲜腌制技艺的研究与开发,
其创制的“一卤鲜手撕鲈鱼”
风靡省内外,
已成了各大饭店的招牌菜。
即墨田横香饽饽是
当地人操办喜事或
祭拜天地时必需的一种面制品,
其制作技艺世代相传,
已有500余年,
最具代表性的是田横镇周戈庄村的香饽饽,
重2公斤左右,
有双燕戏春、龙凤呈祥和
梅花、牡丹等多种造型,
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祭祀民俗。

在青岛只要一提猪蹄,



即墨老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黄酒品种,
有着四千年的悠久历史。
是以黍米为原料,
陈伏麦曲为糖化发酵剂,
配以崂山泉水,
经自然发酵而成的原汁酒,
斤米酿斤酒,
具有红褐透明、微苦焦香、
后味深长、盈盅不溢的独特风格,
以其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工艺、优秀的品质,
成为中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
享有“黄酒北宗”的美誉。

麻片色泽金黄、形如饼干,
未从入口、先闻其香,
片薄如纸、不嚼自化,
颇受市民青睐。

揉好的面团放到案板上摊成饼状,
用特质的擀槌将面饼
擀成1毫米厚的面皮。
割齐边、刷水、撒芝麻、
擀槌压实、切割等多道工序,
把大面皮变成
宽2厘米、长7厘米的小面块,
最终才能放到烤炉里面。